“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便是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以前对红旗渠的了解,仅限于一个名词,并不了解其中真意。但近期观看了电视剧《红旗渠》后,使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内心深处对红旗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到: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县境内,是国家5础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贯穿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看到这些堪称天文数字的数据,使我内心不禁为之震撼并对当年修渠的劳动人民肃然起敬。
60年代的祖国是国力薄弱,百废待兴。而敢于战天斗地的林县人民勒紧了裤腰带,怀揣着同一个目标,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宛如愚公移山一般,集全县之力,团结协作,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在设备简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咬着牙,硬是靠自己双手,在太行山的半山绝壁上建成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彻底解决了56.7万人的吃水问题,红旗渠被林县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据统计,在建设过程中,前后有81位优秀儿女为这一伟大工程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为了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用毅力战胜了艰苦和困难,最终取得全面胜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我们永远牢记的楷模,是他们的英雄壮举,改变了林县一穷二白的面貌,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创造了一大奇迹。他们那种迎难而上、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至今感召着后人。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便是林县红旗渠。现在红旗渠的水依然无私的哺育着林县人民。红旗渠不光为乡亲们带来了好日子,更成为了一代代年轻人拼搏奋斗的精神源泉。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不单是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现在我们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感恩为新时代建设披荆斩棘,舍生忘死的革命前辈。致敬每一位新中国的建设者,是他们攻坚克难的精神,百折不挠的信心,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人生价值。而我也将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不负韶华,紧跟集团公司发展步伐,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做到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一份力量。
■花园煤矿 岳士英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