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时间标注时代的变迁,也丈量个人的足迹。一名公司通讯员在新闻路上究竟能走多远?从仇文身上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能吃苦,才能成长;善吃苦,才能成业,干工作如此,新闻宣传更是如此。仇文用执着、信念,智慧和汗水,在公司新闻宣传工作中一路走过、一路执着,在平凡中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仇文,男,1995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2008年5月转业,同年12月份分配到济宁能源权属煤矿公司工作至今,现任花园煤矿政工科宣传干事。作为一名“老兵记者”,他用镜头讲述煤矿公司基层新闻故事,传递干群情感,用笔记录当代矿山人的担当,展现煤矿人的新形象。其作品先后在《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矿业报》《公司家日报》《山东工人报》《齐鲁晚报》《山东国资》《济宁日报》等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刊发,连续15次被所在单位表彰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采编路上,他时刻保持军人冲锋的姿态
“做事雷厉风行,工作冲劲十足,虽然退伍多年,但他身上依然保留着军人的特有气质。”这是同事们对仇文的评价。作为一名煤矿公司通讯员,仇文在新闻路上已走了24个年头,他在军地采写的新闻作品获得了一连串的奖项。可谁又知道,这些奖项的背后,凝结着多少辛勤和汗水。
只要双脚踏在路上,他就会有灵感;只要面对采访对象,他就会充满力量。从部队转业分配到煤矿工作以来,仇文长期活跃在煤矿基层宣传一线,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都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样奔波在矿井上下的每个工作地点。
2009年5月,初入矿井工作的他,第一次跟随领导下井采访就闹了个尴尬,看哪儿都陌生,一开口说的都是外行话,他前脚刚走,同事们就在身后指指点点,说什么也不懂怎么能写出好作品来,他为此苦恼过。前辈们告诉他,想写好煤矿人,就要多跑基层,多深入一线。
上井后,他下定决心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采掘一线工作。这一去就是六年整。六年中,他同普通一线工人一样挥汗如雨尽心尽力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他先后在综采工区从事过皮带司机、皮带维修工、信号把钩工,开拓工区担任过绞车司机,运输工区担任过电机车司机,洗煤厂担任过检修工,安全科从事过内业资料管理,最艰苦的环境下他连续工作了叁年多,井下一线所有的岗位他都尝试过。从位于集团最南端的霄云煤矿到陕北高原上的朱家峁煤矿等不同类型的公司,他都工作过,而且每到一个单位他都首选去一线。这么多年下来,一路奔波一路艰辛,虽然如此,也没能让他停下脚步。辛勤的汗水收获了满满的果实,六年的采掘一线工作经历,让他笔下的人物不但活灵活现而且越来越接地气,他创作的新闻故事《谁该受惩罚》被《中国安全生产报》大篇幅进行刊登,并获得了当月好新闻奖,这对一名名不见经传的最基层通讯员来讲实属难得。
一个优秀基层通讯员的状态,就是随时“充电”和正在“放电”
大小文章都能写。消息、通讯、纪实、评论员文章,生产、党建、后期、小改小革、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煤矿公司的方方面面。随时抓、随时采、随时写,是仇文一贯的风格和作风。这些年,外出学习、座谈交流、朋友聊天,他都能随手抓出不少好新闻。
看风景,也能看出过“大文章”。2019年,他刚调到花园煤矿工作,晚上在矿区散步,走到矿区大门口一眼望去,对面公路上车水马龙,再看矿区,宿舍、食堂、职工文体中心、党建文化广场,错落有致,在华灯初上的夜晚,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但作为常年在基层奔波的通讯员,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幅风景画吗?别忘了,建矿初期,大家住帐篷、战严寒、斗酷暑,用青春与激情写下一篇篇难忘的诗篇。再看看如今的矿区是个什么样?绿树成萌,果树飘香,一张第幸福的脸庞。这么一掂量,一篇标题为《创新,让花园更加美丽》的长篇通讯呼之欲出。稿件投出后,第叁天《济宁日报》在叁版头条全文刊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谈起采写经历,仇文常说的一句话:“嘴巴问是采访,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都是采访。平时多观察,发现新闻的概率就越高。”但他也有遗憾:“那些看不着、听不见、走不到的地方,还有多少新闻要写!或者看到了没有看出门道、漏掉的又有多少!一名优秀基层通讯员的职业素养,就是随时‘充电’和不断‘放电’、正在采写和准备采写。”
用新闻凝聚社会正能量
对煤矿媒体人而言,讲好煤矿故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每两天,仇文都会到基层一线区队收集新闻素材,挖掘鲜活的人物故事。
2022年3月6日,在得知本矿职工杨德远舍命勇救落水儿童事件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事发点现场采访了被救儿童家长和现场群众相关人员,深入挖掘人民群众在生命遇到危难时,煤矿工人义无反顾、舍命相救的典型故事,并连夜撰写出《托举孩子上岸,他力气耗尽滑入深水区》的专题报道,塑造了向上向善的现代矿工新形象,成为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见义勇为的典型教材。向社会传递了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在仇文心中,“群众”两个字的分量重如泰山,他深知一名公司通讯员不仅仅是公司发展进程中的记录者,更应该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作为一名有着十叁年军龄的退役军人,他还特别热心公益事业,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积极跟随济宁市退役军人雷锋志愿团,给抗战老兵送关怀、为老兵们拍拍照、陪老兵们聊聊天、跑跑腿干些家务活,帮他们整理些回忆录,在给革命前辈送上关爱的同时,也找回自己曾经的军旅时光。
如今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基层新闻采编的路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既然选择了新闻宣传这条路,无论多难都要一直走下去,直到拿不动笔的那一天。”
■花园煤矿 高洪辉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