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举办“惠企利民政策在身边”主题系列现场新闻发布活动,邀请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
这次发布会在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举办,使人能够更精准地体会“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的重要意蕴。济宁正由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进。
据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济宁可采煤炭储量24.34亿吨,其后几年生产能力约9000万吨/年,从2013年开始计算,开采年限还有18—20年。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济宁市未雨绸缪,打好主动仗,近几年在制造强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招商引资、县域经济及乡村振兴等多向发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其中,借助京杭大运河,济宁一跃再跃,实现“叁级跳”,成为交通强国的精彩诠释点。
第一跳:运河和铁路货运衔接,半路“截煤”,发展出一条煤炭存储、运输产业链。
本地煤炭资源接近枯竭,但济宁可以从“身边”借煤。不沿边、不靠海的济宁,如今依然是“北煤南运”的重要航运枢纽,得益于将京杭运河和瓦日铁路的衔接。
2021年4月9日,梁山港公铁水多式联运正式通航,5艘满载煤炭的尝狈骋新能源船舶从梁山港起航,标志着我国东西部重载煤运铁路通道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连通,“贫煤”的济宁又一下子成为“富煤”区。
济宁梁山港载货车厢完全自动化“倾斜式”卸货。 拍摄 周学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贫煤”的济宁看到了自己“黄金坐标”的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在京杭运河与瓦日铁路相距最近的梁山县“点穴式”建设梁山港,使京杭运河通航河道从济宁港向北延伸了70公里,把“西煤东运”重要通道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联通,并建成了长达9.18公里的铁路专用线,打通了水路、铁路联接的卡口,形成联通南北的物流运输通道。有了煤炭能源的支撑,济宁发展再次朝气勃勃。
河铁联运,让济宁3年内成长为省内煤炭储备基地。在梁山港,建立起占地203.96亩的亚洲最大跨度钢结构封闭式储煤棚,它可储存煤炭90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大型煤矿一年的产量。储煤棚内部采用智能喷淋系统,实现了煤炭绿色环保存放,可满足全天候生产需求,使煤炭运发效率大大提升。
一度“风光不再”的大运河也重新焕发生机。河铁联通,航道加快整治、运能升级扩容,从运煤到运本地的粮食、化肥、建材,从北煤南运到南货北运,大运河重新变得忙碌。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京杭大运河沿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5亿吨,同比增长9.6%,仅次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这其中济宁“贡献”颇巨。
济宁河铁联运,让“邻居”泰安也汲取了“发展灵感”。2023年12月,随着一辆来自山西的运煤火车缓缓驶进东平陆港站,由中铁十四局参建的山东能源集团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区正式开园,开始具备接卸万吨大列的能力。这意味着继济宁港之后,我省又一内河航运港口强势崛起,山东内河航运迎来“双子星座”时期。
第二跳,运河和江海衔接,货运范围“远航”能力增强,从京杭大运河扩展到长江和沿海,扩展了济宁等山东相关城市的发展能量。
济宁梁山港的建设,意味着我国黄河以南的京杭大运河河段全部实现通航,济宁航运“能走多远”众所关注。
济宁梁山港。图源:梁山港
2022年11月17日,对济宁港航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经过一个月公示,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正式发布第四批4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其中山东省“瓦日铁路-京杭运河-长江黄金水道-东南沿海”大通道智慧绿色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成为济宁市首个、山东省唯一上榜的内河港口项目。
“铁水多式联运示范”要靠实力证明,其中标志性的“远航”有两次。2022年11月,梁山港具体实施山东省首次河江海联运。当年11月30日晚,装载着96标箱化肥的“济港货0002”集装箱货船抵达福建福清港。该货船从梁山港出发,经京杭运河到长江航道,抵达马鞍山港,再由马鞍山港从长江转海运,历经21天,最终抵达福建。这标志着山东省首条河江海联运航线“梁山港-马鞍山港-福建”正式开通。此次远航全程2000多公里,创造了梁山港远航纪录,一个集装箱22吨,费用比公路运输节省30%。
更远的航程也在今年实现。今年10月15日,随着对讲机里传出的一声吆喝,一艘满载着2000多吨化肥的集装箱货船慢慢驶离龙拱港,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南驶去。7天700公里直达上海,集装箱经转运后由江出海,最后运抵越南。
河江海联运,展现了山东内河航运的潜能,也为山东货走向全国和世界开辟了新路径。梁山港平时以运煤为主,这两次远航,运的不是煤炭,而是本地产的化肥,这对山东中西部发展有重要影响。从运煤炭到运化肥,还有菏泽的面粉、泰安的工业盐等,货物运输多元化,本地货源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山东本地产物经由运河输送到沿江沿海城市。
2024年1-9月份,济宁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7417万吨,同比增长43%;集装箱吞吐量29.8万标箱,同比增长105.1%,稳坐山东省内河航运“第一把交椅”。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22年的全省港口第5位升至第4位、叁年稳居内河港口第1位,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山西、陕西、江苏、安微、江西等12个省市区、100多个城市。
第叁跳,运河和产业衔接,和城市衔接,成为产业繁荣和城市变强变美的灵动之脉。
本次发布会之所以在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举办,是因为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正是运河和制造业结合的典范之作,更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中的“榜样之作”。
8月22日,济宁白马河畔,济宁港航自主研发生产的尝狈骋动力船和电动力船顺利下水。图源:济宁能源发展集团
今年8月22日,山东济宁市白马河畔,一艘90米长的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一艘67.6米长的电动力船顺利下水。京杭大运河上迎来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货船,标志着京杭大运河航运进入电气化时代。
济宁新能船业党支部副书记徐颖表示:“发展新能源船舶制造是水到渠成,‘水’就是京杭大运河。”公司以煤炭起家,有煤炭销售需求就成立了贸易公司,有了贸易公司就可以既卖自己的煤也卖天下煤,于是运输公司——中交润杨运输公司成立了。运输公司的老式船质量不高,就提高船的质量,建立船厂造新能源船舶;船舶智能化、使用绿色低碳新能源,正好适应了内河航运大发展的时代需求。济宁工业底子厚实,配套能力强,新能源船舶制造迅速成为龙头公司。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带起一大串产业,打造全国内河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船舶制造基地,直接带动船舶修造、水上旅游、物资营销、短途运输、餐饮服务、临港工业及物流业的发展。
借势京杭大运河,济宁市以现代港航物流牵动发展,六大百亿级临港产业园正在有序建设,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与梁山港临港产业园、江北粮食物流园、跃进港钢铁加工中心等纷纷建成并投入运营,构建起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繁荣发展新格局。
运河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文化主题。2021年,济宁开始沿古运河打造“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整合东大寺竹竿巷片区、铁塔寺总督府片区和济安台片区叁个运河文化富集区,形成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风景廊道。目前,济宁已打造出运河灯光景观、运河夜游、运河戏院等项目,正陆续推出一批有任城印迹、历史记忆、时尚元素的文旅项目,形成“一河两岸、叁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生动景象。
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叁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网、高品质运输体系、绿色航运、智能航运、港产融合、高效能治理体系等发展目标,济宁在京杭大运河上“叁级跳”,由河到铁路,由河到江海,由河到产业到城市,“超额”完成了建设目标,十分惊艳。
来源丨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 高峰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