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制作天美果冻麻花

站内搜索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融汇四海&苍产蝉辫;能济天下

戎光在身边,看济宁能源退役军人风采

2023-07-30 责任编辑:管理员

戎光在身边·平凡中的不平凡

他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在深深的地层开采光和热,“君问薪火何处来,且看工人满面尘。”他们是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他们身上有不一样的军人风采,义无反顾的在矿井中贡献着青春,贡献着爱。“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为您讲述退役军人在煤矿的奋斗故事。

李斌

李斌,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役,现任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掘二工区大班区长。

强化责任担当

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工程,在阳城煤矿1319轨顺和1319皮顺掘进工作时,防冲卸压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他常说:“防冲工作无小事,大家要认真对待。”他对每项工作都亲自把关,抓好施工的每一个卸压孔、钻屑法,用高度的责任心保障了施工质量,为迎头掘进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在一次卸压孔施工工作中,由于岩性差,多次将防冲钻机的钎子堵死在注眼内,一度让当班的卸压任务停滞。李斌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主动接过钻机,疏通堵死的钎子,凭借娴熟的操作技术成功处理了这一难题。升井后,他将疏通钎子的经验传授给区队成员,让大家快速掌握技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面对着工作面种种困难,他积极出点子、想办法,凭借多年工作经验,配合工区攻克了制约现场生产的诸多难关。在区队期间,李斌主要负责掘进中的支护工器具的供应、周转等工作,而在他的包里你总会发现携带的日常维修工具,认真摸索处理一般性故障,提高了风动工具效率。他还带领工友深入学习作业规程和操作技能,掌握打眼和装药的诀窍,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实现正规循环,保证月度进尺。

勇于冲锋陷阵

用心服务职工

有一次在断层带施工时,淋水很大,顶板破碎,淋水浸湿了工人的衣服,小矸石不断的砸在他们的矿帽上,支护工作难以展开,如不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发生冒顶的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李斌首当其冲操起锚杆机把手开始打眼,在打眼的过程中,淋水、煤粉不断的打在他的脸上,紧跟的工作就是注锚杆,由于淋水顺着锚杆眼往下淌,锚固剂难以凝固,李斌同志便站在锚杆机上一次又一次的重注,直至凝固为止。就这样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把工作完成,此时的他已经是浑身湿透,满脸的煤尘。在生活中,他对待职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哪位同志如果遇到了困难,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他还善于发现工人们的心理问题,他知道如果工人带着情绪、思想压力工作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更有甚者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于是,他就利用空隙时间,认真细致的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主动耐心的帮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让那些失去动力的同志,又重新找回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带头埋头苦干

工作严谨细致

2022年时任安全监察科管理员的他转入掘进区队工作,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一切要重新出发。他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学习标准、熟悉现场,脚踏实地的带领区队成员干工作。他主动早下井、晚上井,重点难点领着干,苦活累活抢着干,一个班下来,常常汗流浃背,累的靠在墙边,一动不想动。工友们笑着说:“李区长到区队后,宿舍里的呼噜声变大了。”1309-1工作面作为今年首个回采工作面,掘进进尺牵动着全矿上下的心。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后勤保障。对于现场制约生产的因素,李斌总会把问题记录在本,升井后向区长汇报工作,其中对班组人员工种的抽补、物料和工器具的调配等工作讨论研究,制定出符合现场实际的最佳方案。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和效率的风水供给、物料运输等做好评估预判,从而提高掘进效率。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工区从最初的劳动组织、任务完成率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风起正是扬帆时,勇立潮头唱大风。李斌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志与之共同进步,他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

潘兴喜

潘兴喜,中共党员,1990年12月入伍,1999年12月退伍,现任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调度机电党支部书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2022年度“山东省退役军人就业之星”。

不断学习钻研

练就“十八般武艺”

潘兴喜始终抱着“技术不过硬,安全难保证”的信念。他钻技术、摸门道、找诀窍,虚心求教,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不断积累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刚开始学习采煤机操作时,为了掌握好两米八的采高,潘兴喜随身带着尺子,煤机一停,他就量滚筒距离顶板、底板的上下距离,观察滚筒摇臂的倾角,在现场摸索,归纳经验,逐渐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持有井下电钳工证、叁机操作证、煤机司机证这3个特殊工种岗位证,他用知识敲开了采煤技术的大门,成为驾驭它的主人。哪个岗位有空缺,他都能及时顶上去。现场出现问题,他都敢于参与攻克,与工区技术人员共同商讨意见,拿出最优解决方案,把设备影响降到最低,有效地推动了正规循环作业。走上区队管理岗位后,他主动学习采煤理论知识,集中精力钻研采煤新设备,并推进“小改小革”,提出把铜质固定线鼻改造为导线软线鼻,每月可多开机10个小时,相当于多增加一天的产量。

勇于身先士卒

成长为“采煤大王”

“话说千万遍不如带头干”,这是潘兴喜最常说的一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苦活累活脏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运河煤矿工作期间,8303工作面进行回撤作业,因为涌水量大,一些大型设备陷在污泥中。如果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撤不走,封掉了煤层,就等于这100多万元的设备打了水漂。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看现场条件如此艰苦,一些工人产生了畏难情绪,矿上领导也考虑是否放弃。就在这两难时刻,时任班长的潘兴喜带头跳进了齐腰深的泥水里,摸链子、挂葫芦干了起来,工友们看了也纷纷下水作业。潘兴喜和工友们把原来认为无法拆除的前部机头减速箱、机头大架和部分后部溜槽全部回撤出来,挽回损失100多万元。在阳城煤矿工作期间,潘兴喜带的班曾创下单班原煤生产5398吨的纪录,推动阳城煤矿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日产过万吨的地方煤矿。在其担任班长的7年间,凭着对煤矿的热爱和强烈的进取意识,潘兴喜带的班累计生产原煤600余万吨。

坚持党建引

领蜕变为“先锋书记”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理念的不断深入,阳城煤电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投入、升级改造。潘兴喜任生产党支部书记时,负责生产科、地测科、通防科、机电科、防冲科等科室的党务工作,他带领党员认真学习新旧动能转换重要举措,助力加快矿山升级改造,优化矿井运输、采煤、掘进叁大系统,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稳步实施。一名年轻同志说道:“不管是煤矿上的专业知识,还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性政策的书籍,总是在他书桌上能看到叁四本,有时间他就会拿出来随手看看。这一点非常鼓舞我们年轻人,向他学习,50多岁的人了,工作还这么忙,总是不忘学习。”而今,在调度机电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他耐心细致、笃志好学,凭借着对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先锋书记”。

二十余年如一日,潘兴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一名普通煤炭工人成长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着身边的工友们共同为打造千亿级集团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来源|济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众号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