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说职务犯罪》系列视频通过真实的案例,深刻剖析了职务犯罪的成因、过程及危害,对我触动极大,引发我对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深思,经过近期不断的观看学习和深入思考,现将学习心得和思想体会汇报如下:
一、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1.失信于职责。国企职务犯罪视频揭示了一些管理者忽视了自己的职责,将自身地位视为权力的滥用途径。他们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通过挪用公款,滥用职权,贪污和行贿受贿等方式将职务视为牟取私利的工具。例如,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单位和个人谋取工程承揽、项目投资、物资采购等利益,收受巨额财物,方式和手段多样性且隐蔽。事实上,无论身处何种职务,我们都应该保持清正廉洁,不为个人私利而损害组织和社会利益。作为公司管理人员,我更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守正道,远离腐败和不法行为。
2.损害国家利益。例如,在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主体是国有公司、公司、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代表单位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而被诈骗的行为,不仅仅损害了国企的声誉和利益,更直接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廉洁自律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1.加强教育和监督。观看这类视频提醒我们,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这些不法行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形成的积弊。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国企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单位要把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管理教育纳入日常监督,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党员干部树牢纪法意识,规范履职行为,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强化日常监督和执纪审查,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切实发挥监督效能,深挖细查隐蔽化违纪违法行为。
2.警示教育作用。无论是国企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职业操守,恪守法律底线,不为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同时,更需要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诚信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叁、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
1.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国有粮库莫某的案例,合同是商业活动的基石,它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然而,签定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疏忽或不当行为,就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形成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这种罪行不仅是对公司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法律秩序的破坏。在商业活动中,我们常常因为追求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风险。这种心态导致我们在签定合同时,往往只关注利益分配,而忽视了条款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明确性。此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忽视了合同条款的执行,从而导致被骗的风险。
其次,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根源在于公司内部管理和监督的缺失。在公司内部,如果缺乏完善的合同审查机制和监督机制,就难以保证每一份合同都能得到专业、细致的审查。这种情况下,即使员工有再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也难以避免被骗的风险。
为防范签定履行合同失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这需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市场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提高合同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明确性。
(2)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查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份合同都能得到专业、细致的审查。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法律培训和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
(3)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在签定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执行一致。同时加强对合作伙伴的信用评估,避免与信用不佳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国有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法治建设新形势下,负有管理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叁管人员”,要始终坚持把好思想关,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以严明的纪律确保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筑牢严守政治纪律的思想根基。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养成纪律自觉。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强大合力,管住干部、看住权力,从自身做起,坚守道德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促进国有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文丨苏本福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