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猛在座谈时提出,我市煤炭产业与城市建设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实施市委“强力突破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这一方针的同时,要处理好煤炭产业与城市化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地面建筑增加压煤面积的问题,要切实搞好城市、村镇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与煤炭产业发展的对接,正确处理地上与地下的矛盾,做到“上下一盘棋”。对于已经形成的重要建筑物、交通干道和干道规划区,以及水源保护区、地质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区域的压煤,应当坚持地下服从地上的原则,禁止开采活动。对于未进行建设的压煤区域,应当坚持地上服从地下的原则,开采前不进行项目建设,避免出现新的压煤,以免造成新的搬迁或资源浪费。
在谈到加大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的支持力度时,乔志猛提出,我市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40亿吨,已采出煤炭12亿吨。截止目前,保有资源储量117.6亿吨,预计可采储量为26亿吨。现在,我市煤炭开采已进入高峰期,年生产原煤达8000多万吨,矿井服务年限普遍加速缩短。因此,必须对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针对水体下压煤在太平煤矿采用了膏体充填技术;针对建筑物下压煤在花园煤矿采用了固体充填技术。这些技术的实施,使所在矿井的煤炭回收率提高了两倍,矿井服务年限延长了一倍,并且避免了地表塌陷和村庄搬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采用这种技术后,采煤成本高达960元/吨以上。成本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技术的推广应用。乔志猛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于这种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予适当扶持,以利于调动更多公司采用这种技术的积极性,使这种技术在更大范围得到应用,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服务年限,减少土地塌陷,实现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就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问题,乔志猛提出在搞好煤炭主业的同时,发展空间必须向煤炭精深加工进一步拓展。应该按照“深度开发、产业联动、优化结构、集约发展”的思路,走煤炭主业与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子,构建现代煤炭产业体系,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推进形成煤化工和电气热等各类能源和相关产物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鉴于有些公司在非煤项目建成初期利润较少或者没有利润甚至暂时亏损的实际,乔志猛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对公司年度工作指标的考核方式上要体现与煤炭产业的区别和对发展非煤产业的鼓励,以利于鼓励支持煤炭公司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乔志猛还就统筹做好项目整合和园区建设工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
市领导对乔书记的发言及提出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