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抓内河航运发展“黄金窗口期”,主动承接黄河、大运河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加快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着力构建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大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内河航运提档升级,打开了港航发展的战略新空间,培育了济宁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今年1-8月份,济宁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64万吨,同比增长20.4%,稳居全省内河港口首位,跃居全省港口第4位;累计开通济宁至武汉、万州等集装箱航线21条,通达全国50个港城,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9万标箱,同比增长292%,再创历史新高。
政策引领发展,港航物流升级
近年来,随着集装箱港口、多式联运港口的建设运营和临港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济宁港规划建设发生了新变化,有了新需求。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动顺应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一港五区、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全面启动《济宁港总体规划(2035年)》修编工作,对济宁港及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泊位性质、岸线、陆域、锚泊区、集疏运通道等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坚持“强港航、聚产业、促融合、助协同”融合发展策略,高标准编制《济宁港产融合发展规划》,着力建设五个核心港产融合发展区、叁个一般港产融合发展区,把济宁港打造成为立足京杭运河、辐射长叁角、影响全国、联通世界的综合物流枢纽。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6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叁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充分挖掘内河航运资源,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6月29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发改委等12个省直部门联合出台《对于支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资金、要素、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给济宁内河航运带来了量身定做的重大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济宁市推动省级层面出台了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新能源船舶优先过闸和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免费过闸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内河水运济宁示范区工作方案》《对于加快实施现代港航物流战略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支撑现代港航物流蓄势升级。
航道提档升级,实现通江达海
围绕建设“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航道47条,覆盖10个县市区,总里程达1100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359公里,占全省里程的80%。完成京杭运河主航道跃进沟河口至济宁枣庄市界、湖西航道下级湖段改造升级工程,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标准航道,通航里程达193公里;微山二线船闸、韩庄复线船闸正常投入运营,微山、韩庄两个通航梯级实现双线运行,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从济宁通江达海,通航能力实现翻倍。白马河、跃进沟、刘楼河航道等5条重要支流航道完成改造,达到叁级通航标准,实现千吨级船舶干支直达,初步形成了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构建起上承“晋陕蒙”、下达“苏浙沪”和长江经济带的水上物流大通道。
加快打造梁山港、主城港、微山港叁个亿吨级港口群。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海港理念全面引入内河,创新打造了全国第一家常态化运行无人智能水平运输的内河港口,龙拱港全场厘米级高精准定位,自动化系统全域国产化,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0万标箱,入选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试点工程。梁山港依托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交汇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建成8个2000吨级泊位、3个2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开通了8条集装箱运输航线,通达十几个城市和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内河港口第一家智慧中心,逐步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调、集装箱运输”的大型航运物资集散地。
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结构
“公铁水”多式联运网络初步构建。《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将济宁港主城港区列为多式联运枢纽港区。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2万公里,布局了“五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实现了“九纵六横六联”的国省道全域覆盖。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在济宁与京杭大运河交汇,成为公铁水联运枢纽,联通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西北、中原腹地,南端进入长江航道,联通上海、江西、湖南、湖北、重庆等省市,形成“丰”字型大通道。济宁港已建成运营梁山、嘉祥、留庄、泗河口等4个多式联运港区,其中梁山港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一期具备2000万吨吞吐能力,是全省煤炭应急储备基地;正在加快推进龙拱港区、顺达港区、梁山港区二期、济州港区、祥城北港区等5条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同时,创新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开展省级多式联运试点示范,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不断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物流时效。
以内河港为核心、铁水联运为骨干、高速路和国省道为网络的多式联运体系正在加速形成,通过多式联运“西联晋陕蒙、东接山东半岛经济区、南通长叁角城市群、北达京津冀、西南通长江城市群”,成为京杭运河航运的通江达海枢纽、内陆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集聚临港产业,推进港产融合
聚力深耕“大运河”,一体推进“物流、贸易、产业”融合并进。规划建设梁山京杭多式联运物流园区、龙拱集装箱示范园区、跃进沟粮食物流园区等五大产业园区。目前,济宁港航钢铁物流加工基地项目5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具备钢材年加工50万吨、仓储贸易50万吨能力,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济宁港航运输装备和集装箱制造基地顺利开工,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标箱,打造了“济宁港航”集装箱品牌。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今年年底前投产,将具备年造船24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年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顺利开园,着力构建“产购储加销运”有机衔接,年内将实现粮食物流及贸易“双100万吨”目标。此外,中国蒜都冷链物流园、金乡农产物国际物流园、中国供销微山农商交易城等重点物流园区建成运营,先后培育了山东融汇物产、中交润扬、凯盛物流、金德物流、聚汇物流等一大批物流骨干公司。
市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指挥部联合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组织县市区(功能区)及全市269家公司,开展了“公司进港口”推介活动,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推介”,搭建合作平台,深挖水运潜能,推动工业制造公司与港航物流公司融合发展。太阳纸业原煤运输改为内河航运,每吨节省运费约14元,一年节省近千万元,自太平港发送集装箱达1600箱。华勤集团探索大宗物资贸易、原料采购、金融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合作路径,协助港口开通了4条南下集装箱航线。济宁碳素集团主产物的原料石油焦,年均超过30万吨通过水运到达跃进港,约5万吨成品煅后焦通过多式联运辐射周边,实现了降本增效。
坚持数字赋能,建设绿色港航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依托航道改造工程,创新打造了全省内河首个智慧港航“济港通”平台。基于航道信息化工程,建成运行183公里数字化航道,实现辖区航道、港口、船闸、船舶全程可视化动态监管。基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扫测形成全省内河第一张电子航道图,重点打造了电子航道图、云监测、别交付、别统计四大管理系统,云船检、港货郎、别响应、济港通公众号四大服务系统,实现调度指挥“一图覆盖”、港航动态“一触可视”、业务办理“一网统揽”、信息服务“一键查询”,打通了服务船员船企最后一公里。
为不断提升绿色航运能力,济宁市大力实施绿色港口建设叁年行动,指导梁山、太平等4家港口率先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创造了全国内河“海绵港口”济宁经验。梁山港获得由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全国内河港口首个“双碳”认证。在全省内河率先上线船舶污染物“别交付”平台,研发上线船舶电子报港、接收量同环比分析等10余项功能,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转处全流程电子链条式智能监管,获评“全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指导18家大型港口高标准建设了集“接收、宣传、服务、应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环保服务驿站,为船民提供淡水补给、燃油加注、商品采购等40余项便民服务,先后服务船员10.2万余人次,累计接收船舶19.14万艘次,在全国内河打响了“济舟港湾·运河上船员的家”品牌。
“我们位于邹城市白马河畔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是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预计年底前投产,第一艘新能源船舶将实现下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新能船业董事长张强说,“通过我们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引领内河船舶进入气化时代,用来推动运河绿色化、智能化航运的发展。”
风劲帆满海天阔,千载运河再启航。市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指挥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服务保障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聚焦“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提效能,进一步提升航道船闸能级,打造现代化港口群,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发展现代港航物贸,推进港产深度融合,培育现代港航品牌,推动传统内河港口向开放港口、散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传统船舶向新能源船舶、物流辐射区域由济宁向周边省市“四个转变”,加快打造立足京杭运河、对接长叁角、辐射“一带一路”、影响全国、联通世界的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来源丨齐鲁晚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