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随着滑道慢慢地推送,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在山东济宁邹城市顺利下水,正式开启了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生产的序幕。
新下水的两艘新能源船舶,分别为90米尝狈骋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船,由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生产,实现了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四项突破;同时,船舶应用智能化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相结合,实现船舶智能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功能,确保了船舶智能化的提升。
“新船舶较过去传统的内河船舶船阻降低6%,节能3%,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实现了‘含新量’‘含绿量’双提升。”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介绍。
济宁位于京杭运河通航的最北端,内河常年运行船舶达1万多艘。但过去的老旧杂散营运船舶排放标准较低,载重吨位也小,船龄一般都在10到15年以上,亟需升级换代。
为推进船舶制造业向绿色智能化转型,济宁加快布局“气化运河”“电化运河”的新赛道。2022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与中集集团、宁德时代和武汉理工大学联手,在邹城白马河畔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应用激光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产线集成等先进制造装备技术,打造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
“通过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新能源船舶,可以将原来工艺老旧、耗能高的船舶升级为绿色船舶,不仅可以推动船舶制造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更能确保京杭运河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说。
据了解,该项目实现批量生产后,年可建造1000-2000吨级内河船舶400艘,年销售收入33亿元,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来源丨光明日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